下棋最能让人静下心来

面对调皮的孩子,有的家长绞尽脑汁,也不知该用什么方法可将其过剩的精力分散。做家务、体育锻炼、听音乐、学舞蹈等方法都用过了,可孩子的精力还是很充沛,压根没有“停下来”的意思。这时该怎么办呢?何不让孩子下棋?!下棋是一种融智力性、娱乐性、体育性于一体的文艺活动,它可以陶冶情操,养生益智,为广大人民所喜爱。如果家长引导得当,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下棋的。

棋的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围棋、国际象棋、中国象棋、军棋、跳棋等多种,其中尤以围棋、国际象棋最为普及,而这两种棋对智力的开发也最强。

因为下棋的趣味性强,争斗性强,小小棋盘的瞬息万变会迫使人运用脑力来取胜,这就是一种主动的刺激,能锻炼大脑的功能,使人“智能自生”,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多的脑细胞,使人思维活跃。而在此过程中,需要孩子抛弃一切调皮劲儿、“静”下心绪认真面对。

下面介绍的是有助于分散孩子过剩精力、孩子容易掌握的两类棋。

1.通过围棋分散孩子过剩精力

日本医科大学对1000多名老年人的脑电波测定显示,棋手的右脑反应比一般人的强烈得多。业余围棋选手中,65岁以上患老年痴呆的仅占0.6%,而在一般65岁以上老年人中,患老年痴呆的人达13%,二者相差20倍。

电脑深蓝曾经因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洛夫而闻名世界,也使一些人认为,电脑的能力完全可以超过人类。然而若让电脑下围棋,它却赶不上一段半段的小儿。和人下围棋,电脑总是处于下风。

为什么会如此呢?原来,围棋是一种用黑白棋子攻取阵地的棋艺,靠围地决定胜负,只要一方围的地超过181目,他即胜出。这种起源于中国的神奇技艺,据说是远古尧帝为启发愚钝的儿子丹朱发明的。这也显示了我国先哲思想的深邃。下围棋不是你吃我一个子我吃你一个子的代数运算,而是占领一个范围的空间思维。下围棋时在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图形、一个形状、一个不断变换的空间。

陈毅元帅生前曾说过:“棋类活动可以锻炼人的头脑和品德……下棋的人越多,人才就越多。”目前,围棋在高级知识层中比较流行,我国的许多中央领导人、企业家、高级知识分子都热衷于围棋。日本众议员中竟有半数以上的议员获得过围棋段位称号,甚至好几位首相都是围棋爱好者。有不少财团在企业考试录用高级管理人员时,一切考试通过后,最后一关竟然是下棋。足见围棋与人才的关系。

古往今来,围棋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项高级智力竞赛活动,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。

孩子的智力一般来说,是由注意、观察、想象、记忆、思维等能力所组成的。围棋对孩子智能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:

(1)培养注意力。孩子注意力不持久,会妨碍学习和智力发展。实践证明,利用围棋极强的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特点,通过适当的引导,能改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想不集中的毛病。

(2)培养观察力。行棋中韵布阵吃子,要从不同的角度,明察秋毫地统观全局的变化,这就是对弈,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大有好处。

(3)培养想象力。“想象力是孩子智力的翅膀。”孩子们相对而坐,每投一子都要仔细思考,在这其中,想象力就发挥了作用。

(4)培养记忆力。“记忆力号称智力的仓库。”高超的棋艺,必须善于复盘,熟记棋谱。因此,对弈有益于保持、再现、追忆这些记忆形式的交替出现。

(5)培养识别能力。日本围棋九段高手升田幸三曾经说过:“当我看到电线杆上停着一群麻雀时,我不能一下就断定它们一共有几只。但是,我却能牢牢地记住它们的排列方式。所以,当它们飞走之后,我还是能够慢慢地想出它们一共有几只。”他超常的类型识别能力,正是通过平时下围棋所获得的。类型识别能力,虽然略有个人差异,但的确是潜在于每个人身上。只要稍加训练,这种能力就会显露出来,从而达到活化右脑的目的。

2.通过国际象棋分散孩子过剩精力

目前在国外,比如法国、荷兰等国家已经在学校的课程中开设“国际象棋”新课程。在国内,上海市也有一些学校试开棋类课。这说明国际象棋已经引起了一些教育家的关注。可是,有的人仅仅把下棋看成是游戏,这是很不全面的;有的人甚至把开展棋艺活动与学习对立起来,就更是错误的。

实践证明,开展棋艺活动对学生开发智力,尤其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智力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
随着智力开发日益受到重视,国际象棋不仅作为一种“寓教于乐”的游戏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,更广泛地被应用为少年儿童早期启蒙教育的教具。

国际象棋的棋子造型古朴生动,色彩鲜艳,对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。棋战中两支军队在进攻和防守中所必须的思考、判断,能形象具体地让孩子们接触到逻辑思维方面的许多知识。在动脑筋思考求得胜利的竞争中,有助于他们逐渐形成坚韧顽强、进取不息的精神。有些孩子把分析棋局的方法用到学习上,解决了学习上的疑难问题,并提高了学习效率。

诚然,无论是下围棋,还是下国际象棋,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都是很大的。但是,为了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,在下棋时家长应有所要求和限制。

首先,坚持适度原则。爱下棋的孩子大多有“瘾”,有的甚至到了“痴迷”的程度。但孩子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,大脑的承受能力也有限,如果乐此而不疲,甚至通宵达旦,就会造成身体疲乏、耗神过度,影响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。因此,对孩子下棋的时间要有限制,每次对奕,最多不宜超过2小时。年龄越小,时间越要短。

其次,重在参与。孩子的好胜心强,对胜负往往会看得较重,胜者容易沾沾自喜,狂妄自大;而负者则容易耿耿于怀,心怀不服。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,甚至反目成仇,影响团结。对此,家长要经常教育他们,“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”,吸取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